中央反腐的决心是坚定的,随着反腐败的深入推进,现在已经是反腐全覆盖、无死角、零容忍。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,但也并非一片净土,同样存在廉政风险点;近年来,纪委也查处了一批高校教职工,从高校校长到处长、科长、科员都有,还有不少套取科研经费的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。
现在很多省份也开始将高校作为反腐的重点,同时也明确一些领域是监督检查的重点领域。我认为,高校以下这些领域是腐败高发区,也是纪委作为重点查处区域。
图书采购:高校每年都要采购很多图书资料和教材,而现在的图书、教材种类繁多,选购哪一个出版社的教材,选择哪一类的图书,都是由图书馆和教务处来定,其中就有很大的权限,也给图书经营商利益输送带来了很多机会。
基建工程:随着我国“双一流”建设的推进,国家对高校投入了很大的资金,2025年经费在100亿元以上的高校就有18家,这些资金有相当一部分用在建设教学楼、实验楼、体育馆、图书馆等基建项目当中。虽然现在招标制度很完善,但是在操作过程当中总是能够有空可钻,总是会出现围标、串标的行为,基建处的干部,甚至是校领导经常被围猎。
后勤服务:虽然现在很多高校已经把后勤服务交给社会化管理,聘请第三方服务,但是还有很多后勤项目是学校后勤部门自己管理的,例如基础设施的维修、校道的修建、宿舍线路的维修改造等,工程不大,但是项目很多,有的被化整为零,套取财政资金。
科研经费:现在高校的科研经费很多,不少教师存在错误的认识,他们认为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的科研项目资金,都是他们自己的,想怎么花就怎么花。有的教授把科研项目经费用来购买柴米油盐酱醋茶、鞋子、眼镜、烟酒等,认为这些都是开展科研必需品,更有甚者,把科研经费用来购买高档汽车,认为开展科研需要外出,买车是情理之中的,所以如果你到高校校园里,就会看到很多教授都开BBA。更过分的是,有的教师虚开发票,直接套取科研经费,纪委已经公开查处了很多。
招生领域:本科生都是经过高考录取的,而且都在电脑系统里操作,这部分基本上没有太多操作空间。腐败高发区在音乐、体育、美术等方面的招生考试,这些专业具有特殊性,也具有很多灵活性,存在较大的廉政风险。招生领域腐败高发的是在硕士和博士的招生,高校的自主权限比较大,学院院长和导师的话语权也很大,存在不少利益输送的情况。
师德师风:这方面的问题形式多样,例如存在不正当性关系、抄袭论文、学术不端、接受礼品礼金等。有的教师胁迫学生发生性关系才同意毕业;有的学生为了考试及格或者通过论文答辩,或者入党、评优,就选择给老师、辅导员送礼等,虽然这方面的行为涉及的金额不大,但也是高校需要花大力气整治的。
资金拨付:主要发生在学校大的项目完成时,老板为了快点得到资金的支付,就给财务处处长或校领导送礼送钱,希望手续从简从快,例如五千万元的项目资金,是今年上半年支付还是下半年支付,对项目实施方来说,非常重要,何况还有更大的项目。这几年纪委也查处了一些在资金拨付方面违纪违法的高校领导干部。
校属企业经营:校属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资金的使用,要比作为事业单位的高校方便得多,有些人生动地形容校属企业就是校领导的小金库,很多不方便从高校支出的接待费等经费,就变相从校属企业支出;当然校属企业还有本身的廉政风险点,例如食堂的经营管理、国有资产的有偿使用等。
结束语:高校还有其他廉政风险点,例如人才引进、职称评审、选人用人、办公用品采购、学术人才的近亲繁殖等,不过比以上的腐败区域来说,没有那么突出。高校是人才培养的象牙塔,应当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区域,反腐败在高校同样需要久久为功,永远在路上;只有打造一片风清气正的净土,方能培养出又红又专的优秀接班人。
来源:今日头条 党务小课堂